品牌命名不只是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而是開啟品牌資產累積的第一步。尤其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一個好的品牌名稱,能降低行銷成本、加速市場認知、創造記憶點,甚至是長期品牌延伸的基礎。本文從行銷哲學的演變出發,帶你深入理解品牌觀念如何影響命名策略,再結合實戰方法與經典案例,協助中小企業走出一條具策略性與可操作性的品牌命名之路。
內容目錄
一、行銷哲學的演變:從賣產品到經營品牌
行銷不是一套靜態的學問,而是一套與時俱進的經營哲學。品牌命名的策略與觀念,也隨著行銷的演進而變得更加重要與複雜。
生產觀念:東西做得出來就能賣得掉
在經濟起飛初期,只要能「生產」,市場自然會吸收。此時企業關注的是生產效率與規模,行銷不過是「附屬功能」。
產品觀念:產品好自然有人買
隨著產能上升,產品差異開始出現,企業認為只要產品品質好、設計佳,市場自然會青睞。在這時期,命名只是產品包裝的一環,並不構成獨立策略。
銷售觀念:好產品還是得賣
當好產品也賣不動時,企業開始重視推廣與廣告。這時候,命名開始需要被「記住」、「好唸」、「有印象」,但多半還停留在銷售推力下的工具性角色。
行銷觀念:先理解顧客,再設計產品
進入行銷觀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