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墾丁曾是台灣觀光的耀眼明星,如今卻因物價過高與服務亂象成為輿論焦點。從YouTuber在墾丁大街買6片櫛瓜要價新台幣100元,到沙灘陽傘業者趕走自備帳篷的遊客,以及老牌美式餐廳倒閉,都讓人對墾丁的觀光環境感到失望。許多消費者直言「去墾丁不如去沖繩」,顯示台灣民眾對當地旅遊品質的疑慮與不滿,更是讓墾丁的形象雪上加霜。
面對這些挑戰,台灣交通部代理部長陳彥伯提出了兩大解決方向:一是重塑墾丁旅遊的信心,包括價格標示透明化和改善清潔狀況;二是與業者聯合行銷,提供更優質的旅遊體驗。然而,在這些努力之前,我們還是必須超越短期行動,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墾丁的觀光策略,從短期獲利導向轉向長期經營,才能真正脫胎換骨。
墾丁 VS 沖繩:從行銷觀念分析成敗
從行銷的角度來觀察,大眾關於墾丁和沖繩旅遊體驗差異的聯想實際上反映了交易行銷與關係行銷的本質差異,而差異可能來自於墾丁旅客結構近幾年的變遷:
旅客結構從團體旅遊轉向散客深度旅遊
首先,墾丁的客群結構從過去的陸客團轉變爲強調度假體驗的散客。團體旅遊的重點在於「景點打卡」與快速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