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行銷是收入,不是費用
一般人講起「行銷」心中想到是行銷部門做的工作,不外乎下廣告、辦展覽、經營社群……等,似乎一直在花錢,卻不一定看到收入。但是在管理的領域中,「行銷」是指企業面對顧客所有的工作,舉凡顧客的開發、經營、培養、留存、推薦,甚至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所有通路都算是「行銷」的工作。簡單來講,在企業損益表的最上面的「收入」就是「行銷」的工作,也就是說,行銷就是負責企業賺錢的單位。
有些人可能很快就想到這不是「業務sales」的工作嗎?在管理學領域,業務是涵蓋在行銷裡面。行銷包含了STP,4P,4P:產品、價格、通路、推廣。業務團隊是歸屬推廣底下。這概念強調的是功能的劃分,或是在台灣企業常常不是這樣,但反過來說,這也可能是企業老闆的一種認知。
獲利的公式
做為營利組織,企業的存在就是為了要獲利。獲利=收入-成本-費用,所以當「收入>成本+費用」時,企業就能賺錢。通常「收入」都會大於「成本」,因為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所以除非極特殊原因,不然成本100元的商品,然而,持續賣出商品的挑戰仍然存在。這就需要行銷策略的實施,來確保產品的銷售和市場的穩定。
行銷的原點就是顧客需求
對於人或企業都一樣,只要有錢,特別是有閒錢,理論上是可以買任何東西,但金錢有限,慾望無窮,所以購買任何商品都會考慮一下,金額越大,考慮越久,金額當然因人而異。但終究會回到「需求」面考慮,畢竟東西買回來,一直閒置不用也是會令人心煩。所以行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瞭解顧客的需求,設法滿足顧客的需求。這是行銷最核心的工作。顧客有需求就會買東西的動機,這時再出現一個能滿足需求的商品,自然就有購買的可能。
競爭中的差異化
除了顧客之外,其實還有競爭者,就是有別的企業賣同樣的商品,所以顧客的選擇不只一個。市場通常有好賣的東西,大家就會一窩蜂賣,所以這時消費者的選擇變多,所以這時候就要提出「差異化主張」,也就是清楚地告訴消費者,自己與競爭者到底有什麼不同,這裡的不同就是「差異化」,主張就是訴求,當然這種差異化主張不能口頭說說,也要產品有這樣的功能。
行銷的多重任務:顧客開發、培養、成交、留存
對很多企業而言,商品要賣得出去,還面臨另一種挑戰,如何找到顧客?如何讓顧客知道?如何讓顧客願意購買?最容易產生的想法是找人賣,可以在企業內部找業務人員來賣,或者是找通路:代理商或經銷商來賣,當然也可以業務、通路一起,這是把商品「推」往顧客的過程,簡稱「推銷」,但不管是登門拜訪、或透過電話、信件都開始令人生厭。
另一種法是透過「傳播」方式找到顧客,引發顧客興趣去搜尋商品,進而購買商品,這是「拉銷」,這部分也是一般人對「行銷」的印象,只是一般的行銷人員常常只做到傳播,卻未追蹤到顧客的成效。
總結來說,行銷在企業運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收入的來源,更是企業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透過深入了解顧客需求、有效的市場推廣和建立持久的顧客關係,企業能夠實現持續的獲利和增長。因此,行銷的有效運作是企業成功的基石,缺少行銷的企業將難以確定收入的來源,最終可能導致經營的失敗。